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十同年图卷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十同年图卷】

  《十同年图》卷,明,绢本,设色,纵48.5厘米,横257厘米。
  本幅无款印。卷后有李东阳书《甲申十同年图诗序》,钤“宾之”(白文)、“大学士章”(朱文)印各一方。之后有闵珪、张达、曾鉴、谢铎、焦芳、刘大夏、戴珊、陈清、王轼、李东阳等10位与会者的唱和诗,诗为七律,或两首,或一首,惟李东阳三首,共十八首,皆本人亲手书,接之是聚会次年(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谢铎的《书十同年图后》,刘栋于嘉靖己亥(1539年)所书《书庄懿公同年燕会卷后》、王世贞隆庆己巳(三年,1569年)跋、闵珪玄孙闵声于明亡后所书《甲申十同年图卷后跋》、闵氏裔甥沈三曾于康熙戊辰(二十七年,1688年)所作图考、沈涵七言长诗及民国二十年(1931年)谭泽闿跋。
  这是一幅描写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10位高级官员聚会情景的富有纪念意义的群像画。据卷后各人的序与跋,与会10人都是明天顺八年甲申(1464年)的同榜进士,聚会时间为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年)三月二十五日,聚会处在闵珪府第之达尊堂。与会者都是在朝重臣,年龄以闵珪最大,74岁,李东阳最小,57岁。
  画面上人物分为三组,从卷首起第一组三人分别是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吏部左侍郎焦芳、礼部右侍郎谢铎;第二组四人分别是工部尚书曾鉴、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右侍郎张达、都察院左都御使戴珊;第三组三人分别是户部右侍郎陈清、兵部尚书刘大夏、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此次聚会经过精心准备,宴饮唱和之外并绘图纪念,画工现场写生,只有焦芳因赴湖南公干,事先预留下旧稿。因此图中每人的相貌均为真实的写照,而人物的组合排列则是画家的安排。背景衬以梧桐、修竹、芭蕉、松树,其间穿插几案、书册、酒具以及童子数人。景物简练有序,不作过多渲染,有意突出显赫的朝廷高官群像,显示出创作的宗旨。
  明代高官举行雅集,与前代雅集的参与者多为致仕老臣或名士不同,除追慕前代“耆英硕德”之外,更有显示自己的地位与政绩之意,对“盛世明君”的赞美在题跋中亦屡屡可见。十同年居高官主要在明孝宗(1487-1505在位)时期,时朝中多正士,宦官和厂卫也都较循谨,整个官僚体系呈现出较为清明的景象。《十同年图》俨然是明代繁盛时期官场最后的写照,六部大臣昔日心存魏阙、威严谨慎的音容笑貌,华贵高雅之气中蕴含的凝聚力,在孝宗以后的朝代中再也找不到了,也正是因为失去这种凝聚力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
  此图当时共画了10本,每家各留一本。此卷是闵家所留,在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为法式善收藏,是10本中幸存的孤本,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明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宦官刘瑾专政时依附周旋,为时人不满。因其地位显要,他的诗在当时很有影响,为“茶陵诗派”领袖。书法擅篆、隶、行、草诸体,自成一家。有《怀麓堂集》、《诗话》、《燕对录》等。  甲申十同年图诗序。甲申十同年图一卷,盖吾同年进士之在朝者九人,与南京来朝者一人,而十会于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吴兴闵公朝瑛之第而图焉者也。图分为三曹,自卷首而观,其高颧,多髯,髯强半白,袖首右向而侧坐者为南京户部尚书公安王公用敬。微须,发颁白,鸢肩高耸,背若有负而中坐者为吏部左侍郎泌阳焦公孟阳。微须多鬓白,毵毵不受栉,面骨棱层起,左向坐,右手持一册,册半启闭者为礼部右侍郎掌国子祭酒事黄岩谢公鸣治。又一曹,微须赤面,笑齿欲露,左手握带,左向而坐者,工部尚书彬州曾公克明。虎头方面,大目丰准,须髯微白而长,左手携手牌,右握带中坐者闵公也。白须梨面,面老皱,两手握带,中右坐者工部右侍郎泰和张公时达。无须赤面,耸肩袖手而危坐且左顾者,都察院左都御史浮梁戴公廷珍。又一曹,为户部右侍郎益都陈公廉夫者,面微长且赤,眉浓,须半白,稍右向而坐。为兵部尚书华容刘公时雍者,面微方而长,须鬓皓白,左手握带,右手按膝而中坐。予则面微长而臞,髭数星白,且尽中若有隐忧,右手持一卷若授简状,坐而向左,居卷最后者是也。十人者皆画工面对手貌,概得其形骸意态,惟焦公奉使南国弗及会,预留其旧所图者而取之,故仅得其半而已。是日谢公倡为诗,吾八人者皆和,焦公归亦和焉。传有之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十者数之成,而亦数之渐。以吾十人者,得之于四十年之余,良不为少,然以二百五十人者,而不能二十之一,则谓之多亦不可也。以年论之,闵公七十有四,张公少二岁,曾公又少二岁,谢、焦二公又少一岁,刘、戴、陈、王四公又递少一岁。予于同年为最少,今年五十有七,亦已就衰。追忆往时之少者、壮者,使猝然而逢之,若不相识也。其以地以姓论之,无一同者。以官则六部之与都察院,其署与职亦莫能以皆同,盖所谓不齐者如此。然摅志效力,各执其事,以赞扬政化,期弼天下于熙平之域,则未始不同。语有之,人心不同有如其面,今固不可以貌论也,又而爵齿族里之足云乎。孔子论成人以久,要不忘为次,而廉、智、勇、艺、文之礼乐者为至。兹九人者之才之行,汇征类聚,建功业于天下,固将以大有成。惟予蹇劣无似,方惧名实之不副,而是心也,不敢以相负也。然则今日之会,岂徒为聚散离合时考而世讲之具哉。唐九老之在香山,宋五老之在睢阳,歌诗燕会皆出于休退之后。今吾十人者皆有国事吏责,故其诗于和平优裕之间,犹有思职勤事之意。他日功成身退,各归其乡,顾不得交倡迭和鸣太平之盛以续前朝故事,则是诗也,未必非寄情寓意之地也。因猝而序之,以各藏于其家。闵公名珪,张公名达,曾公名鉴,谢公名铎,焦公名芳,刘公名大夏,戴公名珊,陈公名清,王公名轼,今各以字举,而予则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长沙李东阳宾之也。进士举于天顺之八年,会则于弘治十六年癸亥三月二十五日,越翼日乃序。  官名,唐始设,宋设置渐广。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政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却握宰相之权。清代大学士的品级提高了,职任反而不重要了。乾隆十年(1745年)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名,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诗文名于世,工书法,兼善画。书画评论颇多。为明代著名文人,曾与李攀龙共主文坛,李死后独主文坛二十余年,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摹拟,在当时影响极大。卒赠太子少保。著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王氏书苑》、《王氏画苑》等书行世。<BR>    余昔收得长白法梧门所绘西涯像,盖与苏斋同绘者。苏斋作赞其上,梧门自题云,茶陵在阁时,作十同年会,并各画像藏于家,今惟乌程闵氏图尚存。此其真迹,惟冠服微异焉。尝欲访其图不可得。庚午冬日,鹿山先生视余此卷,则赫然闵氏家藏也,因借至敝斋,移录西涯诗跋于像轴,并记此墨缘。此图在(在字衍文)梧门绘像时已云仅存,则其他九图,久当亡佚,今遂成孤本于天壤间矣。十人中有四湖南,固宜为湘人保有。余藏茶陵像两轴,苏斋诗龛并从此图摹取,今又得展拜真迹,可谓同里后生厚幸,况更与三乡贤詹奉于四百年之后耶。既欣此卷之得所归,尤幸眼福之不浅,仅记其后。民国二十年岁庚午大寒节。茶陵谭泽闿记。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br>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br>  <br>  即《周礼》中所谓“冬官”、“大司空”,隋唐以后称“工部”并沿用至清。工部的职责是“掌天下造作之政令与其经费”,凡土木兴建工程、水利工程、各项器物制作工程,都由工部管理。  明代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之后殿。嘉靖年间改称建极殿,清代改称保和殿。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指文人雅士吟诗作画、议论学问以及休闲娱乐的集会。  六部之名始于隋唐。从隋唐到元代,六部虽属中央的重要机构,但不直接隶属于皇帝。六部按序列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主官为尚书。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将权力分给原属丞相管领的六部。六部自此直接隶属于皇帝,成为中央主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