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徐璋石星源像卷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石星源像》卷   《石星源像》卷题跋1   《石星源像》卷题跋2【徐璋石星源像卷】

  《石星源像》卷,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徐璋绘,纸本,设色,纵42厘米,横58.5厘米。
  本幅无款识,据卷后李世倬题语知此图为徐璋所作。图绘一老者坐于湖边大树下,左手踞地,右手自然置于膝上,身旁树根处置琴一张,丛树环生,老树枯枝间生出些许嫩枝,为画面增添了一点新绿。卷后有沈德潜、李锴、李世倬、介庵等题跋5则。题跋中以介庵所题最为重要,为研究此图的创作时间提供了重要信息。介庵题为一首集句诗,末识:“乙亥夏四月为石星源老友六旬大寿,介庵福集句。”此处明确了此图创作于“乙亥”年夏四月,即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系为石星源60岁生日而作。
  图中人物置身于湖光山色间,环境自然清雅,又有古琴一张,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品格特征。人物面部刻画精细,衣纹用笔简练,颇具表现力。树木山水之画法亦极精到,体现出作者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石星源(1695-?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尚在,即清代画家石海,字星源,满州镶白旗人。擅画山水、花卉,笔致清秀,长于临摹古画。与僧介庵最为友善,每作图必请其代为落款。据《读画辑略》载,其“七十余犹能作工细笔墨”。  徐璋(1694-?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尚在,字瑶圃,一作瑶园,娄县(今江苏松江)人。擅画人物、山水、花鸟,俱皆精妙而入能品,尤工写真,从师于曾鲸弟子沈韶,为“波臣派”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首创用生宣纸作人物肖像。乾隆十四年(1749年),由苏州织造图拉推荐进入宫廷画院供职,仅一月余即离去。  李世倬(1687—1770年),字天章,一字汉章,号谷斋,别号十石居士、清在居士等,三韩(今辽宁铁岭北)人。隶籍正蓝旗汉军,著名画家高其佩的外甥。历官知州、副都御史,太常寺卿等职,故后世称之为"李太常"。工画,山水、人物、花卉俱臻其妙。山水师法王原祁,上溯倪瓒;花鸟学蒋廷锡,人物取法宋李公麟白描,笔法秀俊。幼学其舅指头画法,并曾为高其佩代笔指画。  沈德潜(1673—1769年),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诗,古体法汉魏,近体诗宗盛唐,创诗学之格调说,在当时与王士祯、赵执信、袁枚并峙于诗坛。清乾隆初年举鸿博未遇,乾隆四年(1739年)得中进士,时年已67岁。乾隆皇帝曾亲召他讨论历代诗词源流,称其为老名士,命值上书房,擢礼部侍郎,后以年老力衰,准其告老还乡,并仍食原俸。乾隆皇帝赐诗极多,并称他与钱陈群为东南二老。卒赠太子太师,谥“文悫”。著有《五朝诗别裁》、《古诗源》、《竹啸轩诗钞》、《归愚诗文钞》、《西湖志纂》等书。  李锴(1686-1755年),字铁君,号眉山,又号廌青山人,晚号焦明子、后髯生,汉军镶白旗人。由笔帖式举鸿博,复举经学。虽为索额图之婿,但远避之,晚年隐居于盘山(位于今天津蓟县),筑室曰睫巢,以耕读为乐。通四声音韵及小学,喜游览山水。擅书法,宗王羲之,草书最工。工诗古文,与陈梓并称于时,世称“南陈北李”。著有《睫巢集》、《江南诗社》等书。  介庵(生卒年不详),即僧人湛福,昆明人。幼年入报国寺出家为僧,雍正初年随师入京,得与方苞、戴亨、陈景元等相交善。精鉴别,工楷书,兼善隶,画梅花为时所尚。    古琴以宽者为上,窄者为下。形体被人格化,上端突出部分为头,最上近边沿处为额,头下内收部位为项,再宽出处为肩,直下内收部位为腰,最下为尾。琴背面、额两角为护轸,名凫掌,项上横开之浅槽为轸池,7个小孔穿轸绒,上端系弦,下边系轸,上音孔称龙池,下者称凤沼,腰部之中左右各开方孔名足池,用以安足,足为雁足,用以缠弦。琴上紫檀嵌件简称岳尾,横列项上高出琴面者为岳山,岳下平面横木为承露,尾部中间略高出琴面者为龙龈,岳龈架弦便于弹拨,龙龈左右者为焦尾,下者为尾托。琴横陈案上,头左尾右,其外侧安13枚取音标志名徽,徽多用蚌壳制作,金玉者为贵。琴张7弦由外向内渐细,第1弦最粗。琴弦本为丝弦,晚近乃用西乐之钢弦。弦穿出轸绒外之结曰“蝇头”。<BR>  <BR>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