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名画百科

清代画家陈洪绶人物国画作品欣赏

时间:2018-11-29来源:作者: 点击:

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汉族,绍兴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人谓“明三百年无此笔墨”。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

陈洪绶国画:歌诗图

清代画家陈洪绶人物国画《歌诗图》 立轴 设色绢本 (429.8万元,2007年1月西泠)

款识:迟洪绶画于溪亭。钤印:陈洪绶印(白文)

此轴画的也是主人倚案而坐,案上无文房等陈设,但花插与酒具依然,案下还有简牍等物。对面二女子,其中一个执阮,正在弹奏。人物安排比较集中,场景设置比较简单。画幅上部留天较宽,写在左边的一行题款,起到上下连接的作用,这样,既扩大了画面,又不显得空旷,自然和谐,颇具匠心。《歌诗图》轴人物的刻画细腻、传神,三人对坐吟唱、弹琴,如闻其声。即便是背对读者的乐女,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她那左手按品、右手拨弦的熟练技巧。人物的衣纹,全用高古游丝描,细润圆劲,富有弹力,充分表现出人体的形态和衣服的质感。《歌诗图》轴是陈老莲晚年的力作、是很难得的一件珍品。

款署“迟洪绶画于溪亭”,“迟”前有类似“一”字笔划,应该是“老”字残剩笔划,全款应为“老迟洪绶画于溪亭”。陈洪绶是浙江诸暨人,屋前有枫溪,1630年他在宅园内筑醉花亭,1633年起吟诗作画始署“溪山”“溪亭”等地名。而以“迟”为号,陈洪绶有悔迟、弗迟、勿迟、老迟等,它流露了陈洪绶由明入清后复杂的情感,“是儒家道义的自我及艺术家寄情笔墨的自我无法解决矛盾时的表现”(翁万戈语)。排比其传世作品,最早以“迟”署款(无论诗歌还是绘画)大约是在“丙戌”年(1646年),即陈洪绶49岁那年。他一生享年55岁,凡以“迟”字署款的,无论前面冠以“悔”、“弗”、“勿” 等字,均为其晚年所作。

  

陈洪绶国画:诗酒待琴图

清代画家陈洪绶人物国画《诗酒待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乙丑(1625年)作

款识:乙丑秋八月,老迟洪绶写于深柳读书堂。钤印:陈洪绶印(白)

在陈洪绶的时代,画坛几乎全是山水画的天下,而陈老莲兼工花鸟、山水、人物三者,且最擅长、成就最高的乃是人物画,画从唐宋而上追魏晋,深得古法,渊雅静穆,浑然有太古之风。他不仅是明代人物画巨匠,也是使衰退了六百余年的人物画重新振起的伟大画家。此画成于老莲三十七岁秋,正值其创作风格转变时期,笔法飘逸洒脱,运墨圆劲婉转。作者善于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隐逸生活,画中之老莲正与同好沽酒对酌,两位侍女抱琴而立,老奴侍花弄草,一派恬淡祥和。全画以“三白法”着重表现人物衣纹流畅,身体肤色匀称饱满,设色以粉、白为主,间以朱砂点染,多为平涂,匀净古淡而不失醇厚,温润娴雅而不俗不腻,为陈洪绶人物画之精品佳作。陈洪绶学习传统,力追古法,且能融古开今,融会贯通。既学周昉的人物和李公麟的白描,又能吸取五代贯休之夸张怪诞,且熔于一炉,兼收并蓄,时人“讶其怪诞,不知其笔笔皆有来历”。此画题材为老莲清顽之景,特别之处是画面中心人物一改往昔高士男宾之惯例,转而变为老莲侍女中的一位。该侍女头大于身、有颈无肩,其造型形式可比周昉、张宣之丰肥。此变形和夸张的路数,使陈洪绶在明末清初画坛上独树一帜。

  

 陈洪绶国画:簪花持杖图

清代画家陈洪绶人物国画《簪花持杖图》 立轴 乙酉(1645年)作

款识:庚申暮秋,与顾叔平读华岩经虚鹫峰下,如簪秋花曳,杖于之竺上,下儿旧笑指说吾两人姓名,酒家痛饮都不取钱包,近二十馀年矣,叔平已化去十有九年,岂知老莲手书于兵燹中,复痛此事耶!洪绶似镜生社长兄正之,乙酉暮春。

边跋:正是庚申二十三高怀了,了驻春山萧寺索句,听黄鸟董女求莲下志,按有发簪丛天不老无钱赊酒,梦由酣耋来苦,忆青年事只痛生,前辈未残,己巳蒲节捻箧见老迟乙酉簪花曳杖图,考顾叔平为老莲好友,赠诗叔平至金陵中有佳句,疏林茅店老,古道敝袭人。十发题,可不教一日闲过之斋。

本幅《簪花曳杖图》为陈老莲典型的绘画风格,作品中高士神情自然,持仗独行,衣纹线条自然流畅,人物面部线条为陈洪绶典型的夸张线条。1644年是明亡清兴的历史时刻,作为明朝人的陈洪绶同样遭到亡国之辱,本幅做于1645年,为南明二年,江南的文人义士暗自配合郑成功企图反清复明,推翻满清政权,而以陈洪绶为代表的江淮文人只能借助笔墨,画以达意,“岂知老莲手书于兵燹中,复痛此事耶”道出了陈洪绶当事的郁闷心里。此后七年,清军打入杭州,陈洪绶绝食自尽。

  

陈洪绶国画:献寿图

清代画家陈洪绶人物国画《献寿图》 设色绢本

陈洪绶的人物画继承前代线描的风格,然而又在不断的创新、变化,因此总结他的人物画线条发展“少时易圆为方,老时易方为圆”,这也是陈洪绶不同于其他画家的最大特点。

陈洪绶从小就学画,据记载他小时候学李公麟的《七十二圣贤图》也并不是只是临摹的像就好,而是“几次摹写而变其法,变圆折为方折,变整为散,改变成自己的方法”。他早年画的《九歌图》就有一些似是方折的用笔,但从总体上来看,线条还是匀称的,有圆有方,圆中带方。只是这样的线条仍然是继承前代的做法,个人的风格还不太明显。陈洪绶大约在28岁时做的《水浒叶子》,其中的人物衣纹“线条刚硬,多方折直拐,且易整为散。”陈洪绶1635年所作的《苏李泣别图轴》中四个人物的衣纹表现多用方笔,看起来十分劲硬,刚健有力,代表了他早期人物画的风格。

陈洪绶的人物画线条的变化在1636年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转折,人物衣纹的表现不像早期那样刚硬,而是更为圆转流畅。以《对镜仕女图》为例,画中的女子衣纹线条细劲,但也不乏方折之笔,女子袖口处的衣纹比较细碎,多用方笔。整幅画方圆结合,强调了对比的效果,背景的树石主要以墨线勾勒,刚劲有余,与女子衣纹的圆转相对比,互相呼应。同年作的《杨升庵簪花图轴》也基本是一样的,只是线条更加圆滑,有劲。然而两年之后的《宣文君授经图轴》中的衣纹线条更加趋于晚年的风格,线条细若游丝,功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

陈洪绶《献寿图》绘两人向一老者献寿礼的场景,人物线条夸张, 其晚年的人物画已经进入了“化”境,作品精且多,内涵较前期也丰富了很多。他1649年所作的《蕉林酌酒图轴》可以作为晚年作品的代表之一。其线条细劲高古,圆转流畅,背景上的树石也不像前期那样刚硬,而是线条较为柔和,但石头又并不会让人觉得软,还是有一些刚硬的因素与人物的衣纹形成对比。1950年所作的《捕蝶仕女图轴〉线条也是一样的高古,但由于没有背景的衬托,只有在人物内部产生对比,因此女子袖口处的衣纹比较稠密,但也并不像《对镜仕女图》中那样方折,而是圆转得多。

  

 陈洪绶国画:松溪品茗图

清代画家陈洪绶人物国画《松溪品茗图》 设色绢本 (896万元,2009年11月北京翰海)

款识:洪绶写于静者居。钤印:陈洪绶印

诗堂:兵尘洞绕函开,不到商于六里间。赤帜频传秦楚蹶,白云自与绮园闲。龙蛇陆起嗟何在,鸿鹄冥飞竟不还。千载高风无复见,空余芝草满空山。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诸暨人。以明经不仕。崇祯间召入为供奉。甲申后自称悔迟。善山水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龙眠吴兴之妙。力量气局在仇唐之间。世谓三百年无此笔墨云。此轴行笔设色皆极精诣。可不宝哉,可不宝哉。嘉庆庚辰春王正月,南海吴荣光题并书。

此件作品是典型的陈洪绶早期人物画风格。在构图方面,简洁明快,以主体人物为中心,儒士、高僧神情静默,高古奇骇,二童子垂目而立。用线流畅迂回,勾斫顿挫,形态与身姿形象地刻画出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刻绘细致,赋色雅丽。构图繁简相宜。画面上部松枝屈折而下,其景致与人物浑然一体。人物造型与历史上的高士形象一脉相承,而造型下丰上锐,是陈洪绶的独特造型语言;主要运用高古游丝描,线条有力而气势纵贯,为吴道子、李公麟人物画的优秀传统;设色淡雅,加强了古意的高雅气质。其人物画的成就在吴门仇十洲和唐伯虎之上,达到继承传统的最高功力,而又能创新出奇,格高高雅,超凡脱俗。

  

陈洪绶国画:屈子行吟图

清代画家陈洪绶人物国画《屈子行吟图》 木刻版画 1616年作

陈洪绶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时候,为萧山来钦所着的《楚辞述注》作插画。插图依照屈原《九歌》所作,共十一幅插图,两天即告完成。在完成插画之后,陈洪绶便凭借自己的创作灵感,制作了一幅木刻版画,画作内容显示了屈原在流放江南溆浦期间,在沅水、溆水侧畔的情景,遂定名为《屈子行吟图》。这幅《屈子行吟图》构图简洁、写貌传神、一点一拂无不入微,从此人们将屈原的形象基本就定格在此幅画作之上,后人在塑造屈原形象时候,也多以此图为主要依据。

陈洪绶一生秉性孤傲倔强,吞恨而终。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

明 陈洪绶 花鸟草虫精品册 五

明 陈洪绶 花鸟草虫精品册 五

发布时间: 2020-05-14 08:42:38

陈洪绶 杂画图册 1 溪石图页

陈洪绶 杂画图册 1 溪石图页

发布时间: 2020-05-08 08:31:25

明 陈洪绶 花鸟草虫精品册 三

明 陈洪绶 花鸟草虫精品册 三

发布时间: 2020-05-14 0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