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名画百科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泰奥多尔·席里柯作品赏析

时间:2018-11-29来源:作者: 点击:
  泰奥多尔·席里柯 (Theodore Gericault 1791-1824年)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仅在世短短的33年,他的才华和气魄对法国画坛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1791年出生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卢昂的一个律师家庭,少年时就热爱绘画,后全家移居巴黎,17岁时师从于韦尔内的父亲卡尔·韦尔内,学生时代他就表现出不肯循规蹈矩地遵从古典原则的气度,被他保守的老师所排斥,认为他学画没有什么前途,最好改行。两年后又转到格罗(1771-1835年)画室,在这里同学的还有比他小7岁的德拉克洛瓦,他们在这里共同接受古典主义学院派的教育,后来都成了浪漫主义大师。与老师背道而驰的席里柯经常出入于巴黎的美术陈列馆,以后他去意大利学习,惊叹米开朗基罗的创造力,成为这位大师的崇拜者。  《梅杜莎之筏》  《梅杜莎之筏》    19世纪初,法国海军部任用了一位根本不懂得航海的人肖马雷任远洋船“梅杜莎号”的船长,这艘巨型船在驶往非洲途经布朗海峡时触礁沉没,船上有权势的人都乘小船逃命,遗下150多名乘客和船员。他们为生存造了一只木筏漂泊海上,半个月后得救的时候,筏上生还者只有 15人,上岸后又死去2人。这宗海难事件激起法国人的强烈不满,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谴责,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席里柯从这一真实事件出发,创作了这幅世界名作 --《梅杜莎之筏》。     画家为了描绘这起真实事件,阅读了生还者的回忆文字,并访问了幸存的人,请他们作指导,还自己做了一只类似“梅杜莎”的木筏,亲自在海上漂泊,以获取真实的环境、气氛和对大海风浪变幻的体验。他构思良久,先后构图多幅。为了能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和景,他亲自到病院观察垂死的人的情态,为了描绘死者的肉体色彩,他将解剖的死人体浸于海水中观察其色彩变化,他还请黄胆病人为他做模特儿,据说病中的德拉克洛瓦就做过他的模特儿,他的艺术观和创作直接影响了德拉克洛瓦。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紧张瞬间,他们居高呼喊远方的救生船。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激情正是浪漫主义精神所在,但画中那座人体构成的金字塔不免有古典主义的遗风,在这幅画中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古典主义造型交织在一起,构成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杰作。     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法国历史学家弥列什赞扬说:“席里柯独自一人凭自己的力量把船引向未来,法兰西本身,我们本身在《梅杜莎之筏》上被表现出来了。”可是当这幅史无前例激动人心的作品1819年在沙龙展出时,受到古典主义画家猛烈的攻击。安格尔看了以后说:“我真希望把那幅《梅杜莎之筏》从卢浮宫博物馆内剔除出去,我不想看这种东西,这只能算是解剖学的表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死尸样的人物,实在败坏观赏者的趣味。”在当时最能理解这幅画的是一位比席里柯小7岁的青年,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曾这样写道:“当席里柯在画他的《梅杜莎之筏》的时候,允许我去看他作画,他给我这样强烈的印象,当我走出画室后,我像疯人一样跑回家去一步不停,直到我到家为止。”这个人就是被誉为浪漫主义之狮的德拉克洛瓦。   《牛市》  《牛市》     粗犷而简要的笔触,不同的色块伴着不可抑制的激情,描绘了人以无比的力量,征服野性十足又力大无穷的壮牛,用狂暴征服狂暴正是这幅画的主题。画家以激荡的笔触、夸张的造型、跳跃的色块组成前景人和牛,而以大色块横竖直线形体画背景,形成明与暗、单纯与复杂的对比关系,借以衬托前景人物和牛群。    《埃普森市的赛马》  《埃普森市的赛马》     油画 122.5*92cm 1821年作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席里柯自幼爱马,尔后又爱骑马、画马,直到骑马摔死,一生都与马相伴,马是他艺术中的主要形象。在这幅赛马画中,天地融为一体,四匹骏马腾空飞驰,但给人感觉是虽奔却停,动静不太一致,何以如此呢?    席里柯是位受古典主义教育出来的画家,虽满怀激情,但他的艺术表现力还远远不能适应激情的需要。这正表明他是位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一位先驱。     这一郊外赛马的激烈场面不仅反映了席里柯对赛马比赛的极大兴趣和当时激动的心情,也反映了他激奋豪放的个性特征及在色彩表 现上受英国风景画家的强烈影响。这种在构图、动势、色彩、光景及环境、气氛上的新的探索打破了传统古典规范平和宁静的画风,对法国的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 美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嫉妒的偏执病人》  《嫉妒的偏执病人》    这是一幅描绘精神病人的肖像画,画家并没有去强调一位不能自理的精神病人的外表病态相貌,而着重刻画这个失去理智病人面孔上浮现的表情,那被扭曲了的灵魂和失去控制的眼神透现出内心的善良,这是一幅描绘人的精神和心理的优秀肖像杰作。    《罗马无鞍马的比赛》  《罗马无鞍马的比赛》    席里柯赴意大利考察学习以后创作了这幅赛马作品。在这幅画中,画家没有去仔细刻画人物具体个性特征,而着力描绘人驾驭烈马的气势,竭力夸张人与马的动势,借以传达画家自身不可按捺的狂暴的情感。狂暴与激情是浪漫主义画家的基本品格,这和古典主义画家根本不同。为了表现激情,一切艺术语言、构图、人物造型及笔触和色彩都成了传达情感的符号,本身是无什么意义的。在这幅画中,人物、马匹和环境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动势和色调不正是给予我们狂暴激情的印象么。   《轻骑兵军官的冲锋》  《轻骑兵军官的冲锋》    1812年,年仅21岁的席里柯第一次在沙龙展出了这幅描绘轻骑兵军官冲锋的画,画中描绘一位全副武装的骑兵军官坐在奔腾如飞的骏马背上,转身挥舞马刀,回身转首的军官成了运动着的画面中心。画家以大胆的色块,粗犷的笔触和充满激越情感的动态,体现了革新精神。作品展出后使古典主义主宰的巴黎画坛耳目一新、为之震动、褒贬不一。有位评论家指出:“我认为,人的运动,特别是马的运动,夸张得很出色。色调热烈但不失和谐,笔触自然而巧妙。”而达维德看了之后却说:“这是哪里来的?我从未见过这种画法。”    他有志于创新,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米开朗基罗般的宏伟感和运动感,对提香拉斐尔的艺术十分推崇。他热爱大卫的革命精神和鲁本斯狂放且富激情的构图和造型,并研究过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格罗和西班牙戈雅的艺术,逐渐显示出浪漫主义雄姿。1812年年仅21岁的席里柯,第一次在沙龙展出了《轻骑兵军官的冲锋》获得意外的成功。两年后当路易十八波旁王朝复辟时,他参加了贵族近卫骑兵队,这期间又画了著名的《受伤的胸甲骑兵》,后来他投入了反波旁王朝的斗争。画家27岁时为了研究文艺复兴遗产,赴意大利考察学习,先到佛罗伦萨,尔后又到罗马,他不知疲倦地临摹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尤其是按自己的理想临摹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偏爱强烈的运动和有力的造型,使他获得“法国的米开朗基罗”的美誉。后来离开意大利又去英国和比利时,还去布鲁塞尔探望被流放的达维德。席里柯28岁时创作了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尔后到英国和德国展出,引起极大的轰动。 1824年1月年仅33岁的席里柯不幸坠马而身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