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两江名胜图册》又名《雨江名胜图册》高清大图赏析下载

小图:↓
查看大图 查看相似
沈周《两江名胜图册》又名《雨江名胜图册》高清大图赏析下载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两江名胜图》是明代画家沈周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册,共十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图册描绘长江、准河两岸的山水景致和名胜古迹,表现的是江南水乡那种湿润清丽,明媚幽雅的风光。该图墨色富有变化,集中体现了沈周山水画风格。


中 文 名 两江名胜图 

规    格 纵42.2厘米,横23.8厘米 

现收藏地 上海博物馆 

材    质 绢本 

画作类型 设色画 

作    者 沈周 

创作年代 明代 

幅    式 册页


画作内容


画册引首为何绍基题“沈石田两江名胜图”,此为画册名的由来。  


第一开

画面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右起一座大的祠庙,庙后纷树连阴,祠堂前有一条小路,河边参天大树,有个小建筑隐藏其中,一高士作仰望状。上段岩石高耸,山顶有小亭一间,亭前纷树挺立,与下段中纷树林相呼应。

画面左下角有朱文“项元汁印”,右下角上“阂在东印”、下印待识。

沈周跋:“范公存庙貌,山气亦增高。后乐先忧事,拜公天下豪。沈周。”下有“启南”、“墨林秘玩”朱文印。

俞允文跋:“范公古祠堂,岐峨白云上。时闻泉洒落,疏松逗清响。允文。”

白文印“中尉”。

文嘉跋:“天平久不到,见画忆登临。何日苍松侧,来看万纷林。文嘉。”白文印“肇锡余以嘉名”。

王穉登跋:“鸣泉下白云,寒松古祠晚。穉登。”白文印“王穉登印”。

殷都跋:“远沽下若酒,近钓松江妒。醉踏苍背长,谣瞰太湖。殷都。”白文“殷都之印”。

王世贞跋:“下为范公祠,上为万纷林。矗矗群峰齐,范公持手板。空瞻范公纷,不晓范公心。世贞。”

白文“元美”。


第二开

画面入眼便是烟云缭绕的群山中一座山寺,山寺前后有高松为伴,画家对寺阁格局的描绘细致,栏杆阶梯均有表现,并加以设色。其中山寺主楼连接别院的石桥上有二士人交谈,身后侍着两小厮。在远处高山环绕之中依稀可见另一楼阁。

画面左上角有二朱文印,上为“子京父印”、下为“口以舒”细朱文印。右下角上“长虹”,下待识。

沈周跋:“草奸害忠义,三字是非间。生气南枝树,孤坟万古山。沈周。”下有“启南”、“墨林秘玩”朱文印。

文嘉跋:“孤坟瞻相多,正在西湖上。草木本无知,松枝捻南向。文嘉。”白文印“肇锡余以嘉名”。

王穉登跋:“岳墓南枝树,枝枝尽相互。忠魂游地上,忠骨埋地下。穉登。”白文印“王穉登印”。

沈明臣跋:“北轮无回尘,南枝空墓树。行人拜松(揪),鞭痕满三(铸)。明臣。”阴阳印“嘉则”。

“三铸,后人范铜作桧高及桧妻像跪其下也。”

殷都跋:“欲知地下人,请看墓上木。朝露滴南枝,英雄泪犹续。殷都。”白文“殷都之印”。

王世贞跋:“岳王坟畔松,枝枝尽南向。无那临皋亭,国书偏北上。世贞。”白文“元美”。  


第三开

自画幅右下角起,城门内高楼聚集,与平屋相连,周围高树环绕。城门外露出佛塔、楼阁,屋舍数间。随之临水杨柳数株。河中心有一舟船,船头船夫与游人作对话状,三游人坐于船尾。河对岸两群人似在捕捞,隐约可见芝田数亩、牲畜漫步、远处小屋相连。

左上角“项元汴印”,左下角印待识。

沈周跋:“湖阔渺初程,春波拍晚城。珠光送明月,特地照前程。沈周。”下有“启南”、“墨林秘玩”朱文印。

文嘉跋:“舟指高邮路,帆开臂社湖。春波正浩荡,不厌酒频沽。文嘉。”白文印“肇锡余以嘉名”。

王穉登跋:“双鱼将斗酒,扁舟泊湖滨。藕花齐庙门,红遮露筋女。穉登。”白文“王穉登印”。

沈明臣跋:“曾经露筋庙,煎蒲酪危酒。一片射阳湖,正接孟城口。沈明臣。”阴阳印“嘉则”。

殷都跋:“臂社湖阴宿,浮光矗矗生。抵疑湖月出,却有夜珠明。殷都。”白文“殷都之印”。

王世贞跋:“臂社湖头螟,维稍酒一杯。不知初月上,疑是蚌珠来。世贞。”白文印“元美”。  


第四开

画面可分上下两段,上段中河流呈“z”字形,沿岸临河房屋鳞次栉比,辉煌宫观夹杂其中,河边停靠着两只小船,城门外烟云缭绕,隐约可见楼台耸立。下段中河中央有一小舟,舟揖上数人观赏两岸风光。沿岸柳树中散落些许小舍,

上下二段以横亘于邢水上的长桥相连。

画面右下角印款从上至下分别为“陈式金印”、“长虹私印”、“子京父印”。

左下角印待识。

沈周跋:“闻说扬州好,风光记昔年。琼花己天上,买鹤解腰缠。沈周。”下有“启南”、“墨林秘玩”朱文印。

文嘉跋:“曾宿琼花馆,不见琼花开,惟有邢沟水,依然映绿苔。文嘉。”细朱文印“休承”。

王穉登跋:“扬州流水绿,地富美人生。千金争煮海,百卖买倾城。穉登。”白文“王穉登印”。

沈明臣跋:“画里见扬州,微茫邢水流。己经城郭改,不用吊迷楼。明臣。”阴阳印“嘉则”。

殷都跋:“但作维扬客,争寻观里花。我来殊寂寂,去买召平瓜。殷都。”白文“殷都之印”。

王世贞跋:“二十四桥月,醉踏未成半。终夜歌吹喧,谁传广陵散。世贞。”白文印“元美”。  


第五开

画幅描绘在云深缭绕处描绘一条“s”形的道路,中段右有一小亭,亭内端坐几位僧人,亭外有侍憧跟随一老者正向亭内走去,亭子后为茂密的林子,上段高耸的山峰中隐约可见高台楼阁,画者在两峰相接处绘瀑布飞流而下。

画面左上角有“墨林”朱文连珠印、白文“陈式金印”。左下角及右下角二印待识。

沈周跋:“清讽临泉窟,跳珠应梵声。须臾还镜净,须鬓映人清。沈周。”下有“启南”、“墨林秘玩”朱文印。

文嘉跋:“曾游下天竺,僧寮闻梵声。遥看白云映,还见跳珠清。文嘉。”白文印“肇锡余以嘉名”。

王穉登跋:“松寮一匆水,涌地自拎莞。至今闻梵狈,的的尚浮珠。穉登。”白文“王穉登印”。

沈明臣跋:“天竺跳珠泉,徐疾应梵语。久生泉水头,回风湿白竺。明臣。”阴阳印“嘉则”。

殷都跋:“金经既朗朗,珠泉亦潺潺。那得潮音洞,移入武林山。殷都。”白文“殷都之印”。

王世贞跋:“栖云佛堂顶,流水僧寮下。为恋清梵音,跳珠不成写。世贞。”白文印“元美”。  


第六开

画面中昆山平地独立,上山路入口处一侧有巨石中空,与另一侧石峰呼应巨石旁有纷林矗立,树下河边一老者与憧仆拱手作送别状,河岸边尽是多窍昆石山峰半山腰处有一士人似在向路人询问,后有二小憧侍立,山顶为一雄伟寺观

山旁有怪松横出。

画面左上角细朱文“子京父印”、“陈以和”,左下、右下二印待识。

沈周跋:“昆阜产灵玉,玲珑云朵奇。云根从笑拔,山鬼不能知。沈周。”下有“启南”、“墨林秘玩”朱文印。

文嘉跋:“昆山吾数游,平地见独立。所以英贤人,多于此中集。文嘉。”细朱文印“休承”。

王穉登跋:“城门锁山色,孤殿表嶙峋。蓝田徒产玉,兹山产玉人。穉登。”白文“王穉登印”。

沈明臣跋:“二陆产其地,千载名其山。郎今煎芦士,能抗前人颜。明臣。”阴阳印“嘉则”。

殷都跋:“中峰向天起,万肇亦纷立。想见范公朝,草贤宜晕集。殷都。”白文“殷都之印”。

王世贞跋:“拔地一千尺,割城三百亩。中有万玉山,此腹知不负。世贞。”白文印“元美”。  


第七开

按图右起,垂虹桥横贯画幅。桥后屋宇熙熙攘攘,筑于坡岸之水边,江岸边有柳树数株低垂,树后又一长坡,岸边渔舟遍布,舟上桅杆丛立,山坡后隐约又有数见小屋。桥基可见有十三个桥洞,中间微微隆起而左右两侧逐渐缓平,有行人漫步于桥上,一士人策杖侧首与人交谈,另一人趋前相应答,有二童子侍后,一子抱琴,一子持伞。桥中有一亭。前有属屋一椽,重檐歇于山顶,后紧连垂虹亭。亭子为赤墙墨顶。桥左为坡岸,坡上柳树成林,坡下有临湖小路,及石驳岸,石栏杆。后又有临水小屋数间,树梢间露出殿宇一角及佛塔。远景处江中有山峰绵延。对页上,有沈周、俞允文、文嘉、王穉登、王世贞等五人题诗。

画面右下角为“长虹私印”、“项元汴印”。左下角印待识。

沈周跋:“长虹引南北,横截太湖流。步月金鳌背,啸歌天地秋。沈周。”下有“启南”、“墨林秘玩”朱文印。

俞允文跋:“修梁三千尺,蜿蜒亘晴虹。时吸碧湖水,衍漾清天中。允文。”白文印“中尉”。

文嘉跋:“太湖三万顷,垂虹截其流。泊舟步桥上,明月当清秋。文嘉。”细朱文印“休承”。

王穉登跋:“湖水分南北,修梁亘其中。曾踏桥上月,金波卧白虹。穉登。”白文“王穉登印”。

王世贞跋:“载酒垂虹桥,鼓吹吹螟发。瞥见金波流,七十二残月。世贞。”白文印“元美”。  


第八开

画面正中有一巍峨巨峰,山脚下小路自密林中盘旋向上,路上有士人揖手而立,山麓有一相当规模之古寺,山腰亦有一游人携家丁驻杖前行,山顶有楼阁林立。

画面右下角“子京父印”,左下角二印待识。

沈周跋:“千古栖神地,三肇相弟兄。斗坛秋设酷,风松步虚声。沈周。”下有“启南”、“墨林秘玩”朱文印。

俞允文跋:“茅君去己久,山空星半寒。惟有陶贞,犹归旧馆坛。允文。”白文印“中尉”。

文嘉跋:“吾登三茅峰,林中见白鹿。归来风松涛寒,良常洞中宿。文嘉。”白文印“肇锡余以嘉名”。

王穉登跋:“曾宿华阳洞,室中闻玉笙。茅君骑鹤过,香雾湿霓族。穉登。”白文印“王穉登印”。

殷都跋:“三肇陆己偏,未得揖茅君。且入华阳洞,闲披玉简文。殷都。”白文“殷都之印”。

王世贞跋:“茅君挟二弟,去骑三白鹊。良常西南垂,可能借人宿。世贞。”白文“元美”。  


第九开

画面采用典型的“一水两岸”式构图,右下角的岸石与远山遥相呼应,江岸边泊着一排篷船,江面上亦有一客船,有多人立于船头拉帆,船内隐约可见人影。

画面左下角为白文“陈式金印”、朱文“项元汴印”。

沈周跋:“江淮总形胜,晓步聚沙洲。拉棺开扬子,风帆拂素秋。沈周。”下有“启南”、“墨林秘玩”朱文印。

俞允文跋:“天空壮险介,日夜大江流。浩浩无绣倪,日帆送轻舟。允文。”白文印“中尉”。

文嘉跋:“片帆渡扬子,隔岸是瓜洲。未论金焦胜,兼霞一望秋。文嘉。”细朱文印“休承”。

王穉登跋:“轻舟渡扬子,青山落天外。挂席乘长风,江流一衣带。穉登。”白文印“王穉登印”。

殷都跋:“挨棺向江南,北风起天末。但觉五两轻,焉知两岸阔。殷都。”白文“殷都之印”。

王世贞跋:“唤舱扬子渡,来性无一刻。胜作天堑时,乾坤限南北。世贞。”白文“元美”。  


第十开

此页描绘的是纯粹的城镇景色,画面中心为河流的交汇点,河中央有一船夫正在奋力划船,上半段河边的亭子内有一人闲坐其中,城墙附近有一排房屋,城门内外有市民挑担进出,下半段河岸边和道路另一侧排列着鳞次栉比的房舍,河边也排放着许多船只。

画面左下角为朱文“项元汁印”,右下角一印待识。

沈周跋:“淮水通南北,揭帆初退江。故人将别酒,沙上玉瞿R。沈周。”下有“启南”、“墨林秘玩”朱文印。

俞允文跋:“挂帆渡扬子,一夕到淮阴。千艘及万户,英山何处寻。允文。”白文印“中尉”。

文嘉跋:“扬子扬帆去,扁舟到楚州,繁华犹未歌,随地是销忧。文嘉。”白文印“肇锡余以嘉名”。

王穉登跋:“淮北春草黄,淮南春草绿。漂舟庙前过,杜鹃吟山木。王穉登。”白文印“王穉登印”。

殷都跋:“步出山阳城,独上刘伶台。安得长淮水,顾晒化为酷。殷都。”白文“殷都之印”。

王世贞跋:“高舱一入淮,便问淮阴社。买酒新城中,来醉旧城下。世贞。”白文“元美”。  

此图册描绘长江、准河两岸的山水景致和名胜古迹。每册页画面各自独立,每图描写某一地景点。主要有楚州(在今江苏淮安)刘伶台、高邮甓社湖、广陵(在今江苏扬州)邗水、扬州瓜洲、句曲山(在江苏句容)华阳洞、天平山(在今江苏吴中区)范公(仲淹)祠、马鞍山(在今江苏昆山西北)、太湖垂虹桥、杭州下天竺寺、西湖岳坟等十景,每图对页有自题七绝一首,并有友人文嘉、王穉登、俞允文、沈明臣、段都、王世贞等题和诗。  

图册后有俞允文、王世贞、沈明臣和秦缃兰等人题跋。 

 

创作背景

沈周山水主要取法元人,兼擅人物花卉,诗文书法亦精,为吴门画派之领。《吴郡丹青志》称他:“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声禽兽,悉入神品,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先生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微。”他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水界山水方面,他一生可说乐与山林为伍,题材多写江南山川和园林景物。就如他在题画诗中所表达的“高木西风落叶时,一襟萧爽坐迟迟;间披秋水未终卷,心与天游谁得知。”他常涉足太湖、宜兴、虞山、京口、长洲、杭州等地名胜。这些秀丽的景色使他的笔墨更加生辉。此《两江名胜图》册,就是沈周描绘这里的山山水水和名胜古迹的山水画中的代表作之一。  


艺术鉴赏

构图


纵观画册,画面剪裁简明、选取富有鲜明特点的景物,可以这样概括为图写真景,赋诗纪游,这与他一生与山林为伍,即有着他自己的生活的基础,才能描写出这些耐人寻味的景致。同时,又必须指出,其中不少构图为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增加一些画外的意境,以此作背景来更加鲜明地衬托出每一画幅中的主题,构成诗意盎然的境界。  

技法

笔法上,只要细察,不难发现,在这十幅作品中,有的工密,有的疏简,布置或繁密谨严,或平凡简洁。用笔力、韵兼胜、不刻露,显得厚重凝炼。山石的繁笔勾皴和屋宇台阁的简笔勾勒,形成疏密对比。人物比例虽小,但那安然自得神态,极为生动,与整个自然融为一体。至于各画的墨色深浅、浓淡、干湿、轻重富有变化,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装饰美感。  

历史传承编辑

先为明代王世贞收藏,其后转入项元汴收藏,再为清初诗人闵长虹所得,再入江阴陈以和家,并经何绍基题名,传至民国年间,又为潘承厚所藏,后由潘氏后人捐入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博物馆所藏至今。  

重要展览编辑

2018年12月,苏州博物馆举办清代藏家系列之“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展览,《两江名胜图》在其中展出。


您可能还对沈周 长江 长江水墨画 山水水墨画 感兴趣.
也可查看更多沈周作品
上传作者: 来自网络
下载原图所需点数:25
作者沈周 题材风景 形式中国画 流派 色系水墨色 幅式横图 编号55297 模式RGB 格式JPG 尺寸 大小99.22MB 是否原创 上传时间2020-04-23 15:17:20
本站工厂店:
配好框广告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沈周山水画作品欣赏美术作品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作品欣赏
沈周山水画《夜坐图》作品欣赏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作品 上传原创作品
沈周《两江名胜图册》又名《雨江名胜图册》高清大图赏析下载
沈周《两江名胜图册》又名《雨江名胜图册》高清大图赏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