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石涛 十六阿罗应真图卷

小图:↓
查看大图 查看相似
清 石涛 十六阿罗应真图卷

1667年石涛安徽宣城绘  规格: 46.4 x 598.8 cm


水墨纸本 手卷 Handscroll  ink on paper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十六阿罗应真图》为石涛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品,是目前一致公认的石涛真迹。

1605095375934100.jpg


   1667年石涛25岁时,在安徽宣城创作了此幅《十六阿罗应真图卷》,这幅画据说画了一年始成,是其进入禅门后的精心之作。好友梅清题跋,并对此画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此作“神采飞动,天趣纵横,笔痕墨迹,变化贻尽。此画为石涛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品,亦是石涛艺术生命里巅峰之作。



此图附有大量山水树石作配景。场面宏阔,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


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




人物线条古朴,罗汉面部神态生动,富有情趣。罗汉们两人或多人一组,


置身于山谷自然之中,或行或坐。人物形貌有别,姿势各殊,生动自然,飘逸洒脱。

 


高处重山复岭,山间泉水飞流,直入深涧,迂回盘桓。浅绛设色,淡雅中见沉厚。

 


当时被誉为“画样今无敌,诗名旧绝伦”的梅清为此画题跋


   1667年石涛25岁时,在安徽宣城创作了此幅《十六阿罗应真图卷》,这幅画据说画了一年始成,是其进入禅门后的精心之作。好友梅清题跋,并对此画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此作“神采飞动,天趣纵横,笔痕墨迹,变化贻尽。此画为石涛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品,亦是石涛艺术生命里巅峰之作。



    1666年(即康熙五年),石涛来到宣城,衣食赖于佛门。他以禅会友,以诗画会友。石涛拜当时被誉为“画样今无敌,诗名旧绝伦”的梅清为师,习画、习书。梅清(1623—1702),安徽宣城人,字渊公,号瞿山等。他一生寄情书画,为清初著名的艺术家。石涛常和梅清观文脊百洞、赏敬亭风光、览柏枧山、游水西寺。在绘画语言上受梅清的影响极大。


 


   1667年石涛25岁时,在安徽宣城创作了此幅《十六阿罗应真图卷》,这幅画据说画了一年始成,是其进入禅门后的精心之作。好友梅清题跋,并对此画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此作“神采飞动,天趣纵横,笔痕墨迹,变化贻尽。此画为石涛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品,亦是石涛艺术生命里巅峰之作。


 


  【十六罗汉】


   主要依据唐玄奘翻译的《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他们是:一宾度啰跋罗惰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堕阇、四苏频陀、五诺距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啰怙罗、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据经典说,他们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盘,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


 


  【石涛其人】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削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小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为广西全州人。明亡后,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


 


    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其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性。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您可能还对石涛 罗汉国画 罗汉 人物工笔画 感兴趣.
也可查看更多石涛作品

您可能在找这些

清 石涛 十六阿罗应真图卷

清 石涛 十六阿罗应真图卷

发布时间: 2020-11-11 19:41:58

清 石涛 花卉册十帧八

清 石涛 花卉册十帧八

发布时间: 2020-11-09 19:39:01

清 石涛 山水冊(五)  石涛山水画高清大图

清 石涛 山水冊(五) 石涛山水画高清大图

发布时间: 2020-11-11 20:31:11

清 石涛 山水图册 8开 一

清 石涛 山水图册 8开 一

发布时间: 2020-11-11 19:09:18

清 石涛 花卉册十帧一

清 石涛 花卉册十帧一

发布时间: 2020-11-09 19:14:38

上传作品 上传原创作品
清 石涛 十六阿罗应真图卷
清 石涛 十六阿罗应真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