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名画百科

荆浩山水画《雪景山水图》作品欣赏

时间:2018-11-29来源:作者: 点击:

《雪景山水图》:这件作品相传是古墓中出土,整幅作品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山峦,其间有行旅人物点缀,山形屈曲,设色浓重。画法以秃笔细写,形如古隶,苍古之甚。整幅画面以墨取韵,以笔取其山水的大体结构得其阳刚之美,以墨渲染见其仪姿得其阴柔之美。是荆浩传世名画之一。

雪景山水图
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山水画《雪景山水图》作品欣赏

名 称:雪景山水图

作 家:荆浩

创作年份:五代

作品分类:中国古画、山水画

材 质:绢本,立轴,设色

尺 寸:纵:138.3厘米,横:75.5厘米

文物原属:私人收藏

文物现藏: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一、《雪景山水图》-简介

荆浩《雪景山水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山峦,其间有行旅人物点缀,山形屈曲,设色浓重。画法以秃笔细写,形如古隶,苍古之甚。整幅画面以墨取韵,以笔取其山水的大体结构得其阳刚之美,以墨渲染见其仪姿得其阴柔之美。传闻此画系自古墓中出土。

二、《雪景山水图》-创作背景

荆浩《雪景山水图》是宋代以来流行的山水画题材。此图取高远之景,草木萧瑟,山头积雪,画出深山冬日荒寒的感觉。在层叠的群山环抱中藏有殿宇,近景有小桥、山径,表明是一个可居可游的山林环境,一泓瀑布自中景上的山石之间奔泻而下,注入溪涧,最后又从桥下流出,为暗淡的冬景增添了生气,且构成上下前后的联系。

三、《雪景山水图》-赏析

荆浩《雪景山水图》一画构图奇峭,山峰走势怪异,树石坚硬,房屋琼楼掩隐于山峰后面,与远处的云霞相接,很是俊朗动人。仔细看庭院的屋中有几人正在下棋或玩耍,院中一人正在扫雪,路上一主一仆正向庭院走来,整个画面体现了一个“闲”字。先以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浓,多次皴擦,层次加深,似先用湿笔,然后用干笔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等。用笔活而不乱,层次井然。

四、《雪景山水图》-影响

第一,关于的功能。荆浩说:“嗜欲者,生之贼也。名贤纵乐琴书图画,代去杂欲。”实际上主张山水画作为一种摆脱名利杂念、修身养性的方式。这是生于乱世的正直清高的文人所可能采取的独善其身之道,往往在艺术形象中寄寓一定的道德象征意义。如把松树比拟“君子”。这种山水功能观对后世隐退型的文人画家颇有影响。“纵乐”、“去杂欲”成为后世文人山水、花鸟画的指导性思想。

第二,关于山水画的传神与图真。前人认识到山水有“灵”,即山水之“神”。如何传神,宗炳提出“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王微提出“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他们都强调画家对客观自然的深入感受,应目会心,构思联想,通过写形达到传神。荆浩则进一步上升为“图真”论,要求“气质俱盛”,把山水之神的概念转换为更符合自然审美属性的“真”。如果说前人的“灵”、“神”说带有拟人化的色彩,那么荆浩的“图真”论更具有哲理化的内涵,反映出他努力挖掘山水特有的审美属性的追求。如何图真,他提出一连串的构想,包括“六要”的原则,“四品”的划分,“二病”的批判,还有对古来山水画家的评论,真是洋洋洒洒,蔚为壮观。可以说,荆浩已初步构建成一个山水画的理论体系。

第三,关于山水画的笔墨美。吴道子、王维时,尚未产生单纯的水墨画,对骨法用笔有一定认识,但对用墨仍处于幼稚阶段,未有专论。荆浩第一个对笔、墨作了明确界定,指出笔刚主气,墨柔主韵,二者浑然一体,乃为气韵俱盛。第一个提出“水晕墨章”,用“有笔有墨”来衡量历来山水画的得失。由于他对唐中叶以来的新兴水墨山水画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其影响不仅及于山水画,而且扩展到人物画、花鸟画领域。在中国水墨画的历史进程中,荆浩无疑是一位最杰出的早期理论家和实践家。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

宋 梁楷《雪景山水图》高清原图赏析

宋 梁楷《雪景山水图》高清原图赏析

发布时间: 2019-07-14 16:24:12

明 佚名 雪景山水图页 绢本55X60

明 佚名 雪景山水图页 绢本55X60

发布时间: 2020-08-12 13: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