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农村嫁女图卷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农村嫁女图卷】

  《农村嫁女图》卷,元,佚名,绢本,淡设色,纵22.5厘米,横131厘米。
  此图原名《瘤女图》,后更名为《农村嫁女图》。全卷绘大小人物37人,分布疏密得当,自然形成四个段落,各段又有相对突出的重点人物的描写。首段以一骑牛披纱妇人为中心,众人目光多集于其身;次段是来宾与迎候者相见的场面,相对施礼的两位妇女为该段的中心;第三段表现两位身份较高的男性奉酒的场面;末段绘鼓乐、歌舞表演及围观者。各段虽有各自的主要人物,但次要人物的朝向、动作又使各段落间相互联系,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画面表现的内容看,画的是否农村嫁女场面还有待商榷,图中吃奶的婴儿和扛于肩上的小童似与婚嫁主题不太相符,且骑牛女子似亦非新娘形象。笔者推测此图所表现的可能是一民女回乡省亲的场面,具体内容尚有待进一步考察。
  图中人物略施淡赭色,余则全以水墨为之。人物全用颤笔描加以表现,面部刻画也较为粗简,人物造型与南宋马远《踏歌图》有些相近之处。绘画艺术水平一般,但却生动地记录了宋元时期的现实生活场景。
  本幅无作者款印。钤有清“卢崇兴印”及清内府鉴藏印 5方。清初康熙时此卷为卢崇兴所有,乾隆时入内府,清末宣统年间佚出宫外,后为故宫博物院购藏。
  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十五。  中国画技法名。指运笔勾线时腕部略加颤动而绘出的一种抖动的线描,它是由南唐后主李煜的“金错刀”书法笔势演变而成的绘画技法。《谈荟》载:“南唐李后主善书,作颤笔摎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北宋内府编纂的《宣和画谱》记:“后主又用金错刀法作画,亦清爽不凡,另为一格法。后主金错刀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    马远(生卒年不详,南宋宁宗时期人,大约活跃于13世纪初期),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其曾祖、祖父、伯、兄及本人均为画院待诏。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马远的祖父随着高宗赵构南渡,所以马远是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生长大的。他大致的活动时间在南宋光宗、宁宗年间。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山水始承家学,后学李唐而自出新意,构图多用边角形式,有“马一角”之称,是南宋“翰林图画院”中的佼佼者。与另外三位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夏圭在画史上合称为“南宋四家”。                是中国南方乡间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村民们辛苦耕耘一年,终于迎来了丰收,于是全村的男女老幼踏着节拍,边歌边舞,欢庆收获并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就如过年节一样快乐热闹。  卢崇兴,生卒年不详,字斗瞻,奉天广宁(今辽宁锦州境内)人。康熙年间官嘉兴知府,迁台州巡道。著有《治禾纪略》行世。    《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BR>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

佐恩作品:农村集体跳舞油画欣赏

佐恩作品:农村集体跳舞油画欣赏

发布时间: 2018-07-20 16:19:05

小勃鲁盖尔作品: 农村生活

小勃鲁盖尔作品: 农村生活

发布时间: 2017-05-02 16:35:24

亨利马丁油画: 农村小院油画欣赏

亨利马丁油画: 农村小院油画欣赏

发布时间: 2018-08-01 08:16:45

农村里干活的农民和拉车的驴

农村里干活的农民和拉车的驴

发布时间: 2016-11-29 0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