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沈周为惟德作山水图轴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沈周为惟德作山水图轴】<style>.lemma-word-new{border-bottom: 1px dashed #AD8959;color: inherit;}</style>

  《为惟德作山水图》轴,明,沈周绘,纸本,墨笔,纵103厘米,横40.5厘米。
  本幅自题七绝:“君出江城我入城,世间行路本无情。水云如海秋潮大,唯有沙鸥作送迎。惟德见过,予出不果迎,以此赎慢。沈周。”后钤“沈启南氏”印。本幅上方有沈(王卜)、沈木、徐瑾、陈佃、沈橒等人为惟德行书题七绝诗各一首以及沈云所题五绝诗一首。
  作品描绘湖山景物,远峰苍翠,近渚清幽,岸边溪脚杂木点缀,静谧的山水间悄无人迹,更加突出了秋景高爽清旷的意境。在创作上,体现了沈周对于黄公望、倪瓒山水皴染技法的继承,笔笔中锋,朴厚苍浑,运转沉稳,收放有度,点苔和树木枝叶全以行书笔法为之,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书法涵养和艺术表现力。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古、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收藏图书珍玩。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既信奉道教,又崇尚佛学,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欲借玄窗学静禅”。到了晚年,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