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

  《惠山茶会图》卷,明,文徵明作,纸本,设色,纵21.9厘米,横67厘米。
  本幅未署款,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书序,记该图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时文徵明49岁。后纸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顾文彬题记。
  据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作品。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虽少肖像画特征,大都雷同,动态、情致刻画却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绿树、苍松翠柏的幽雅环境,与文人士子的茶会活动相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此图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頫的山水画体,并有发展创造,树立了明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新格。  又名“慧山”,在江苏无锡市西,因西域僧慧照居此山,故名。慧山第一峰白石塢下有慧山泉,分上中下三池,泉水含铅锡质甚多,且水的比重大于常泉,以钱投之,能旋转久而不下,唐代陆羽以此为第二泉,元赵子昂榜曰天下第二泉。上池、中池之上均有泉亭,泉以酿酒,颇清洌,称慧泉酒,亦用以烹茶,清香可口,惠山遂成为江苏胜地。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蔡羽(?—1541年),字九逵,居吴(今江苏苏州)之洞庭山,因自号林屋山人。为诸生,与文徵明齐名,两人亦交善。贡入太学,授南京翰林孔目。工诗文,善行书。诗文求出魏晋之上。著有《林屋》、《南馆》二集。                汤珍,字子重,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王宠兄弟读书石湖治平寺15年,甚为相得,亦为文徵明、蔡羽所推重,交往甚密。年40余应岁贡,授崇德县丞。工诗文。    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字履吉,别号雅宜山人,吴(今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累试不取,贡入太学。工诗文,精书法,风格婉丽遒逸,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三家”。能山水,工篆刻。为唐寅姻亲,其子娶唐女,亦与文徵明交善。  王守(生卒年不详),字履约,号涵峰,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十三年(1534年)任太常寺少卿,十七年(1538年)为右佥都御史,十八年(1539年)为南京光禄寺卿,二十三年(1544年)督南京粮储,二十七年(1548年)以佥都总理河道,同年升至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其弟王宠以书法名世。兄弟二人书法皆学唐代李怀琳。    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相貌形神的绘画,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中国的肖像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BR>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画法之一。因线条用中锋笔尖圆匀地细描,形似游丝,故名。《绘事雕虫》载:“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以及仕女等的衣纹。    即浅绛山水,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染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可能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青绿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相对于着色浓重的“大青绿”山水,显得更为淡雅。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清癯老人、巽峰,晚年更号溪翁,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生卒不详,主要活动在13世纪中后期至14世纪初。南宋景定(1260—1264年)年间的进士,入元不仕,遂寄情山水,流连诗酒,隐于绘事,终其一生。他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花鸟、山水、人物、鞍马无一不擅,且造诣颇深,时人有“老钱丹青当世无”的赞誉。元初,与赵孟頫、王子中、陈式等人并称“吴兴八俊”。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br>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主色的山水画。其特点是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存世最早的作品是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等画家均以青绿山水画而名闻于世。<br>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

明 文徵明 《山水诗画册页》11

明 文徵明 《山水诗画册页》11

发布时间: 2020-04-14 09:22:42

明 文徵明 雪诗卷行草书 超清大图欣赏

明 文徵明 雪诗卷行草书 超清大图欣赏

发布时间: 2020-04-14 16:21:30

明 文徵明 墨竹图 超清大图下载

明 文徵明 墨竹图 超清大图下载

发布时间: 2020-04-13 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