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柳遇宋致静听松风图轴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柳遇宋致静听松风图轴】<style>.lemma-word-new{border-bottom: 1px dashed #AD8959;color: inherit;}</style>

  《宋致静听松风图》轴,清,柳遇绘,纸本,设色,纵102厘米,横44.6厘米。
  图中宋致头戴纱帽,身着长衫,临溪倚石侧坐,神情端凝。身后古松参天,枝繁叶茂,与怪石嶙峋、小草幽篁、溪水潺潺的景致形成高矮、动静的对比,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强化了人物的宁静祥和,烘托了听松的主题。
  据《商邱县志》记载:宋致,字穉佳,商邱人。举乡贡,游太学,官至四川总藩、湖南布政使。性情慷慨轻财,有政事,录《可竹居诗集》。
  图中人物用勾填法表现,面部稍加晕染,衣纹飘逸,线条简洁,形象传神,突出了主人公朴实无华的个性与平和自然的心态。
  本幅款署:“柳遇写照”,钤“柳遇之印”白文印、“仙期”朱文印。据诗塘冯景题跋可知图中古松系王翚补绘,笔法工稳,墨色秀雅,景致清逸,衬出了宋致如松一般高洁脱俗的气质,起到了以景托人、景不夺人的艺术效果。本幅右上题:“静听松风”,钤“耕烟外史”朱文印。左下款署:“康熙庚辰六月十八日,耕烟散人王翚补图”,钤“王翚之印”白文印、“石谷”白文印。“庚辰”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诗塘冯景款题中所言“……穉佳属予记,遂书之,康熙壬午冬十一月望日”,“壬午”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由此而知,冯景是在宋致得到这幅画后的康熙四十一年遵其嘱托而题,从此二跋的时间判断,柳遇绘此图的时间最晚应在康熙三十九年。
  本幅有宋致鉴藏印:“宋致”朱文印、“穉佳氏”白文印、“可竹居”朱文印。诗塘、裱边有冯景、朱载震、周龙藻、朱彝尊、缪沅等人的诗题及鉴藏印。    柳遇(生卒年不详),字仙期,吴(今江苏苏州)人,活动于清康熙年间。善人物写真,常将人物置于山水、树石、楼台、栏廊之中,点缀幽花细草,配以玩物器皿人物,神态自然,形象生动。柳遇的人物画成就不亚于仇英。    中国画立轴装裱上方所留出的空位。由于有些画心或过阔或过小,裱成立轴后,轴长画短,有失均衡,故在画身上方嵌一空白纸方,用以题字,谓之“诗塘”。    古代天文学中将太阳落山与月亮东升处于同一直线的那天称为望日,它一般发生在农历每月十五日,故古代常把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别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鸿博官检讨,后入直内廷。工诗,与王士祯齐名。精于金石考据之学。书工古隶,笔意秀劲,韵致超逸。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他的隶书定为逸品下。亦工画。因学识渊博,深得康熙皇帝赏识,曾参与编纂《明史》。为完成《日下旧闻》一书,他不仅摘录古书,且逐一实地考察对照:“雄关绝障,策屐登临;名刹高台,按图指索。认籀文于甫草,最详同马攻车;剔碑版于荒苔,尽访吉金贞石。”历尽辛苦,终成此书。著有《曝书亭集》等书行世。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

明 文伯仁 松风高士图

明 文伯仁 松风高士图

发布时间: 2020-07-28 16:48:17

五代 李唐 万壑松风图 绢本

五代 李唐 万壑松风图 绢本

发布时间: 2019-08-01 17: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