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钱杜紫琅仙馆图轴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钱杜紫琅仙馆图轴】<style>.lemma-word-new{border-bottom: 1px dashed #AD8959;color: inherit;}</style>

  《紫琅仙馆图》轴,清钱杜绘,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27.1厘米。
  本幅款署“己卯四月望后钱杜并题记”。钤“钱叔美”印1方。
  《紫琅仙馆图》原为赵孟頫所作,钱杜曾于京城见过真迹,后为友人月樵先生背临而成。根据该图所题款识可知此图作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作者时年56岁。20余年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此图为梅盦主人所得,又延请钱杜在画上重题一则。
  《紫琅仙馆图》画面意境清幽萧疏,气氛安逸,表现了文人理想化的幽居生活。作者通过对文人高雅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来反映他们的生活理想和人品情操。此图虽源于赵氏原作,但用笔细密工整,人物、楼宇刻划精微,古拙之中见灵秀之气,此则是钱氏自家的特点。其构图形式与着色则带有吴门画派的特点,尤其有文徵明“细笔”画法的影响。    钱杜(1764—1844年),字叔美,号松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中期著名画家和书画评论家。清嘉庆五年(1800年)进士,官主事。一生好游走,遍历云南、四川、湖北、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工诗文、篆刻,善画花卉、人物,尤工山水,面貌接近赵孟頫、文徵明细笔一路。其笔墨因过于秀媚而略显雄浑不足。年75尚能作细笔山水及小楷书。风格清秀典雅,颇具灵性,有逸格之称。著《松壶画诀》、《松壶画忆》、《松壶画赘》等。<br><br>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br>    根据记忆、不看原作的临摹方法。    中国古代绘画流派,简称“吴派”。苏州是古吴都城,俗称吴门,历来是经济繁荣,文人墨客云集之地。明代,在吴门地区活动的继承元黄公望、王蒙等人绘画传统的文人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称作“吴门四家”,他们及其追随者被称作“吴门画派”。该画派的画家在创作上具有诗文书画互应,画风清新淡雅,笔墨刚柔相济的艺术特点。自兴起后,该画派取代了明代早期的“浙派”,对明后期的“松江派”、“云间派”,直至清代、现当代均有重要的影响。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