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名画百科

戏妙藏拙 意贯中西——关良艺展再现北京

时间:2018-11-29来源:作者: 点击:

2015年4月1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画院、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之“高妙传神——关良绘画艺术展”在北京画院开展。本次展览是继1956年关良北京个展之后的再次重要大展,展览涵盖了其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作品。更为难得的是,本次展览征借到关良艺术中较少呈现的风景、静物、写生及革命样板戏等题材作品,为观众理解关良的艺术渐进之路,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关良艺展再现北京
关良艺展再现北京

 关良,1900年出生于广东番禺县,1986年病逝于上海。1917年,关良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师从藤岛武二。留日期间,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同时又对印象派画家莫奈梵高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时常钻研他们的艺术。1922年,关良学成归国,从此开始在上海、杭州、广州、武汉等地的艺术学校教授绘画。1939年,关良题赠倪贻德两件戏曲人物水墨,这是目前所知此类题材的最早试笔之一。

关良爱戏,从小就与戏曲深深结缘。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唱、念、做、打不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现实社会的缩影。从戏剧艺术里,关良树立了是非善恶的人生观,也滋长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之情。关良曾说“戏剧表演与绘画相通”。他画中戏曲人物的扮相、动作和服饰等并非完全是舞台场景的绣像,甚至有不忠实于某些情节的创造。舞台是动态灵活的,画面却相对静止有限。关良经过理解和推敲,果断取舍,将重要元素提炼、重组,精心构思,再将其安排在“空旷”的画面中,任凭观者思绪驰骋。

关良的戏曲人物造型夸张、精炼古拙,他将中国画中繁复的表现手法省去,代之以儿童般的天真烂漫和毫无矫饰。苏东坡曾言“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也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观关良作品,他的这种“不工”实则“工之极也”。

1953年,关良题“白石前辈指正”的作品被齐白石收藏。1956年,关良问艺齐老,得到了白石老人的肯定和鼓励。1957年,关良与李可染出访柏林,到魏玛、德累斯顿写生,留下了多幅作品。此次展览也展出了其中一部分油画风景作品,如《树和桥》等,由此我们看到艺术家在进行水墨创作的同时,对油画也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不难看出,他的油画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光影迷人,且富有装饰性和平面性的特点。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9日。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

关良 山水 46×61

关良 山水 46×61

发布时间: 2022-11-05 08:57:15

关良 戏剧人物

关良 戏剧人物

发布时间: 2022-11-05 08: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