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名画百科

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时间:2018-11-29来源:作者: 点击:

荷兰小画派的画家很多,本文将要介绍的就是其中几位代表性的画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格拉尔德·特鲍赫

是荷兰17世纪重要的风俗画家和肖像画家。1635年加入哈勒姆圣路加公会,后来去过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 、西班牙等许多国家,在游历与工作中学习了很多,并能博采众长以充实自己。早年喜画士兵和军官,表现军旅生活,后来绘画生 活转向市民生活。40年代画小幅风俗画,50年代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多画室内景,人物往往静静的从事某种活动:妇女梳妆,弹琴,进行高雅的消遣或闲谈,对人物心理也有细腻描绘。出色的表现丝绸织物、地毯和银器的质感与光泽成为他画作的一大特色。 晚期作品色彩比以前丰富,人物的动作 也比较活泼。代表作有《音乐课》、《年轻的姑娘给一位妇人读信》、《一个男孩给狗抓跳蚤》等。

皮特·德·霍赫

于1629年生于鹿特丹,1684年逝世于阿姆斯特丹。早期作品大多表现士兵生活和酒店里的场面,创作了一些描绘下层人民的风俗画。1655年加入德尔夫特的画家公会,受到伦勃朗的学生法布里蒂乌斯和德尔夫特画家维米尔的影响,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也就是这个时期,他转向室内风俗画。德尔夫特画派很注意表现自然光,描绘充满柔和阳光的是室内景象。霍赫所表现的 室内景象也具有这一特点,光线由门外或窗外射入,柔和均匀地漫撒在房间里和人物身上。他力求表现生机勃勃的愉快,温暖的气 氛,喜欢用亮颜色,画面有偏暖的色调。《在地窖门前》、《中庭》、《一个荷兰家庭的庭院》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笔下的荷兰妇女非常淳朴端庄,他的画风继承了尼德兰传统绘画敦厚、朴实的特点。晚年受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宫廷艺术的影响,转而描绘在华丽 厅堂中的上流社会人物。

加布里尔·梅蒂绥

于1629年生于莱顿,1667年逝世于阿姆斯特丹。早年作品多以宗教和神话故事为题材。1655年之后转向表现荷兰市民生活的室内风俗画,多描绘妇女梳妆与弹奏乐器的情景,擅长表现华丽的服装、地毯、绸缎的闪光,从中可看出受到特鲍赫的 影响。作品赞美了市民温馨的家庭生活,房间布置整洁明亮。他喜用柔和的漫射日光,接近霍赫与维米尔的手法,色彩要比前者的 用色温暖些。代表作有《一位绅士惊扰了晨妆时的年轻妇女》。

约翰内斯·维米尔

是一位优秀的风俗画家,又常常被看做“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纵观他的作品流露出一种清新、恬静的诗意 ,虽然他属于荷兰小画派,但其作品风格与“小画派”的其他画家的作品相比是有所区别的。他不以情节引人入胜,也不描绘过多 的生活细节,而是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他的传世之作近40幅(一说34至38幅),其中只有《德尔夫特风景》与《小巷》 两幅为风景画,虽然数量不多,却通过它们展现了画家故乡美丽而宁静的风光。1632年维米尔就出生在这个小镇。1653年加入圣路加公会,成为正式画家。1675年,正值43岁时英年早逝。他一生贫困,他的大部分作品却表现了舒适、安闲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 表现周围熟悉的妇女,喜欢将通常的家务劳动诗意化。画面很简洁,人物很少,大多只描绘一个妇女,人物神情安闲自然,衣饰朴素大方。画家特别喜爱使用蓝色与柠檬黄两种颜色,组成十分和谐的色调,赋予画面以静谧、优雅的气氛。画面上往往有一扇敞开 的窗子,明亮的阳光由窗外射入,使室内充满了轻柔和煦的自然光,维米尔极为出色的描绘了散射的光线的微妙变化,画面生动传 神,充满宁静、安适的生活气息。《倒牛奶的女仆》、《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戴头巾的少女》都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这时期重要的风俗画家还有阿德里安·勃鲁威尔、阿德里安·凡·奥斯塔德和扬·斯丁等人,他们也属于荷兰小画派。却主要面向 下层人民的生活,有许多农民风俗画传世。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