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名画百科

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乔托·迪·邦多纳作品赏析

时间:2018-11-29来源:作者: 点击:

  乔托(Giotto,约1266—1337)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 也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界线,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

  乔托·迪邦多内出生于佛罗伦萨北方山区韦斯比亚诺的农民家庭。少年乔托为了打发时间,经常在石头上描画自己放牧的山羊。有一天,佛罗伦萨大画家契马布埃经过村道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说服了他的父母,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后来,乔托的技艺很快超过了老师。乔托青年时代居罗马,从师过罗马画派领袖彼得·卡瓦里尼,曾为圣彼得柱廊大厅做过大量的镶嵌艺术品;36岁移居帕多瓦城,在那里创作了著名的阿雷纳教堂耶稣故事壁画,几乎所有画面,都贯穿着统一的蓝色天空色彩,在下面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贪婪、背叛、固执、暴政等。据说诗人但丁正于此时被教会永远逐出佛罗伦萨,流落到帕多瓦,乔托热情地接待了他。

  意大利的权贵们千方百计争着这位佛罗伦萨大师为他们服务,而乔托从不违背自己意愿,我行我素,在全国漫游,他到处留下自己的艺术种子,推动着人文主义艺术的发展。乔托最后的20年是在佛罗伦萨度过的,在他67岁高龄时,佛罗伦萨市政厅指定“大师乔托”领导建造大教堂独立式钟楼,可惜生前只建造起一层,后由弗朗切斯科·塔兰蒂完成,当今仍堪称佛罗伦萨最优秀的古建筑,与圣玛利亚大教堂并列。

  逃亡埃及

   《逃亡埃及》 创作年代:1304 ~ 1306 年,湿壁画

  《圣经》中说,东方三博士得知人类未来的救世主耶稣诞生,即前往耶路撒冷朝拜,以色列希律王得知后甚为恐惧,立即下令将耶稣诞生地的伯利恒地区所有男婴全部杀死,借以灭掉耶稣根除后患。上帝托梦于耶稣义父约瑟,赶快将圣母玛利亚和刚出生的耶稣带往邻国埃及避难,乔托描绘的正是这一情节。在这幅画中乔托完全抛弃了中世纪的清规戒律,画中人物有着健壮而结实的身体,充满世俗的人情意味。我们所见情景,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抱着孩子骑在驴背上,在丈夫引导下和同路人在乡间山道上行进,这是一幅活生生的世俗画面。画家把神请到了人间,将神变成人。

  

犹大之吻

   《犹大之吻》1305 - 1306 年,200x185cm,壁画 ,帕多瓦阿雷纳圣玛利亚领报教堂  

   《犹大之吻》:这是《圣经》中犹大出卖主的故事:希律王决心灭掉神子耶稣,以重金招示,捉拿耶稣。在耶稣的12个门徒中有个叫犹大的,在重金诱惑下出卖了老师。希律王派来的法利赛人说不认识耶稣,犹大献计说:当我走近一个人并与他接吻时,他就是耶稣。因此,犹大的吻是出卖主的暗号,罪恶的吻。

  画家用戏剧性手法,将矛盾尖锐对立的双方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其余人物分列两旁,作对称式向着中心主体人物。处于中心的犹大身体被单纯的、明亮醒目的黄色斗篷所包裹着,在周围复杂的人群中显得更加突出,他抬手欲搂抱耶稣的手势,使斗篷形成扇面形的褶纹由疏到密向上集中,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头部,人们的目光最后落在耶稣和犹大的对立面孔上,犹大向上作乞求状,而耶稣俯视犹大,冷静、锐利夹着仇恨,像一双利剑欲穿透叛徒的胸膛。

  

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

  按贡布里希的讲法,乔托重新发现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错觉的艺术。他用短缩法,明暗造型,衣褶中的阴影,使人物给我们圆雕感、重量感。这幅《哀悼基督》把场 面戏剧性地表现出来,人物的目光和动作、斜向的矮墙都把观者的眼光引向基督;圣约翰躬身向前,两臂分开,这样激情的举动打破了以往绘画中的程式化表现;每 一个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都令人信服地传递出一种哀痛之情,即使背对我们的人也是如此;画面具有明显的空间层次感。如果结合中世纪的艺术就能看出乔托这些处理 之于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宝座上的圣母子

   《宝座上的圣母子》 1310年,325 X 204cm,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

  这幅祭坛画属于乔托早期的宗教画。尽管看来还保留许多中世纪笔法。画上的人物安排与他于1328年画的《宝座上的圣母》几乎是一样的:宝座前的左右两侧各有一跪着的天使,圣母抱着圣婴坐在宝座上,神情呆板。椅侧也是圣保罗、圣加百列、圣米迦勒等传统人物。整个构图完全对称。为了表达圣母的女性人体,在衣服上添上了一些明暗光影。这是中世纪宗教壁画上较少见的成功尝试。

  此外,空间关系已被注意了。从人物造型、镶有图案的台阶等,都能看出画家在尽心竭力表现一种空间结构。乔托的努力是在长期与拜占庭传统艺术决裂的过程中进行的。这时期这方面最大的建树就是他在光线明暗表现上的色彩处理。在帕多瓦时期,乔托已能摆脱阿西西壁画的平面性,敷色渐渐丰富了层次。因此,这幅画虽作于1310年,但已显示了他的阿西西时期的终结。此画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约有 325×204厘米,作于木板上。

  从乔托的《宝座上的圣母》来看,虽然它的构图布局几乎没有超越中世纪画家的惯例,但在他的画中已看不到金碧辉煌的装饰趣味和飘然若仙的人物罗列了;那坚实的体积,那纵深的空间反映了乔托的绘画与中世纪绘画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法,而在于观念。乔托全新的艺术观不仅在他的艺术中创造了质朴、清新、庄严、厚重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研究和表达自然的艺术实验方式。自乔托以后,西方艺术家才逐渐的认识到,只有可视的客观物质世界,才是获取真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

  

约亚契姆与牧羊人

  《约亚契姆与牧羊人》

  取材于《黄金传说》。故事大意是:马利亚的父东约亚契姆由于年老无子,被人赶出神殿,重返故地,隐居心林。他绝食40天后,遇到牧羊入。乔托描绘的是约亚契姆与牧羊人相遇的情景。孤独的老人失望地垂着头。狗跑来亲近他。羊群哞哞地涌向他。纯朴的牧羊人向他致意。这一切,老人皆茫然以待,神经质地予以接受。乔托以简洁的手法,清新的风格,表达民间真挚纯洁、朴实无华的邂逅。

  乔托和但丁是好朋友。相传他在帕多瓦绘制小教堂壁画期间,但丁因政治斗争受挫,被驱逐出佛罗伦萨,来到了帕多瓦。乔托热情地欢迎但丁,请他在自己寓所留住。

  

阿西尼城教堂天顶画

阿西尼城教堂天顶画

  乔托绘画的创新意义,在于发明了一套直接观察自然,以再现客观现实的绘画实验方法,开创了绘画早期的科学时代。他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犹如雕像般的浑厚,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世俗男女,不再是中世纪的幽灵;在画面艺术处理方面,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效果,空间具有空气感和深度感,画中形象具有体积感和量感;在人物安排上,善于突出主体形象,具有视觉的吸引力,这种艺术处理的方法,成为后来欧洲绘画的典范。乔托是公认的使西方美术摆脱中世纪美术程式的第一人,从而成为开创写实画风的鼻祖,被誉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